您的位置:海协会网站 - 会领导活动

陈云林在海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全文)(2011.12.16)

2011-12-19 08:33     来源:中国台湾网

  二、开展两会交流,扩大两岸交往

  海协会作为受权民间团体,在协商谈判之外,还与海基会开展人员往来和各项交流。海协会成立之初,即接待海基会组团考察大陆投资环境、旅游资源和公证业务。汪辜会谈后,双方推动协议成果的落实,相互筹组两岸媒体高层人士、两岸大专学生互访,并协调配合,举办“两岸中小学生科学作品展”、“为中国人健康而跑”等文体活动。从1994年开始,海协会受权欢迎台湾有关部门人士以适当名义来大陆访问,并通过两会渠道接待了前来交流的台湾文化、教育、经济等部门高层人士。海协会充分发挥受权民间团体的特殊作用,在交流中促成两岸有关方面主管人士以两会专家、顾问的身份参与两会交流,直接就影响两岸交流的具体问题交换意见,在扩大交流领域、简化交流手续、减少交流限制等方面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并促成大陆工商界人士赴台参访。海协会通过两会渠道为两岸交流做出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填补了两岸交流的空白,有效地扩大了两岸交往。

  2008年两会恢复接触商谈后,双方就加强两会人员交流互访、协助有关方面开展交流活动达成共识,形成规划。两会交流随着两岸关系改善、两岸大交流格局的形成而步入新的阶段。三年多来,海协会有10个交流团赴台交流,海基会有24个交流团来大陆参访,涵盖经贸、司法、新闻、文教、民族宗教、知识产权、公证、广电出版、灾区重建等领域。

  两会交流互访的层次大大提高。海基会江丙坤董事长、高孔廉、刘德勋、许胜雄副董事长多次率团来访,海基会董监事随团来访20多人次。2010年9月,江丙坤董事长率海基会参访团参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两岸交流的意义和内涵。继海协会多位副会长赴台交流后,今年2月,我率海协会经贸考察团赴台参访,并与中南部乡亲互动,实现了海协会会长首次赴台交流。这次访问恰逢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生效、早收计划清单开始实施,两会围绕促进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促进两岸新兴产业合作、促进两岸农渔业与中小企业合作三大议题,组织两岸工商企业界充分交换意见,为两岸相关产业与企业界搭建了沟通与合作平台。 

  2008年以来,两岸经济发展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国台办的指导下,海协会与海基会共同策划、密切合作,就两岸共同抵御金融危机、协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举办多场座谈会和两岸企业家联谊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研讨加强两岸合作的办法。

  2008年11月,两会共同宣布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计划。经两会换函完成必要手续,在两岸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2008年12月和今年4月,大陆同胞赠送给台湾同胞的大熊猫、珙桐树,台湾同胞赠送大陆的梅花鹿和长鬃山羊分别跨越海峡,在对岸落户安家。两岸互赠珍稀动植物,寄寓了两岸同胞相互之间的美好祝福,成就了两岸交流中的一件盛事。

  三年多来,两会直接推动的交流活动,提高了两岸交流的层次与水平。在更广泛的领域内为两岸有关部门建立制度化交往搭建了平台;海协会理事与海基会董监事之间的交流互访,进一步带动了两岸社会各界对交流的参与,成为两岸大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联系台湾各界,共谋和平发展

  二十年来,海协会积极开展与台湾各党派、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受权民间团体的优势,广泛接触台湾政界、工商界、学术界、新闻界、教育界、宗教界人士和青年学子、地方人士、少数民族代表、基层民众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社团。我会直接邀请、接待来访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近6万人次。

  海协会重视与台湾政界人士的交往,同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无党联盟、中国统一联盟、新同盟会等党派、团体建立联系,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求同存异,推动两岸关系发展。1999年7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在香港召开“中国和平统一研讨会”,开展反对李登辉“两国论”的斗争,维护两岸关系发展基础。2001年4月和5月间,海协会分别在深圳、厦门召开“反台独、促统一”研讨会和两岸关系研讨会,团结台湾各党派人士遏制“台独”势力及分裂活动,争取两岸关系光明前景。2001年至2003年,海协会多次邀请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无党联盟的民意机构代表及其他政界知名人士来访,邀请中国统一联盟、新同盟会等台湾统派团体来访,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三通”、改善两岸关系开展交流与对话。2003年7月,抗击“非典”疫情取得胜利后,海协会邀请台湾政界人士率中华教授协会140位教授来北京、上海等地访问,为尽快恢复因“非典”疫情而暂时中断的两岸交流作出了努力。

  海协会认真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广泛接触台湾社会团体和基层民众。先后同台湾农会、渔会、客家团体、少数民族团体、道教团体、佛教团体、妈祖宫庙等团体共同开展两岸民间交流活动。邀请台湾旅游界、学术界、工运界、妇女界、演艺界组团来访。积极开展同台湾各级民意代表、基层机构的联系,多次邀请乡镇长、村里长、村民代表、农业产销班成员组团来访,增进台湾基层民众对大陆的了解,并为他们来大陆考察农业合作项目、推销农产品提供便利。

  海协会积极开展与台湾工商团体和工商界人士的联系,参与重要的两岸经贸交流活动,关心保护台商权益,为台资企业提供服务。海协会领导经常到各地走访台资企业,了解台商经营情况,认真听取台商意见。汪辜会谈后,海协会就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的制定、建立台商子弟学校、成立全国性台商联谊组织等一系列台商普遍关心的问题,以及台商投诉个案,向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情况、认真办理。近年来,由于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一些大陆台商在生产经营中出现了一些暂时困难。海协会有针对性地积极开展与台湾工商团体、工商界人士以及台资企业协会的联系,为台商与台资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建议和服务。 
海协会把促进两岸青年交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从1995年起,通过与地方台办、有关高校及岛内团体合作,举办了296批次“中华文化研习营”,招收3.5万人次的台湾高校学生、研究生来大陆参加交流活动,增加了台湾学生对大陆的了解,增进了两岸学子的友谊。海协会还主办了“两岸青年携手迎奥运”活动,参与两岸万名青年大联欢,邀请台湾体操小选手及家长到大陆运动训练中心访问,推进了两岸青少年交流。

  2008年以来,海协会与台湾各界的联系更加广泛,更加密切。结合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活动,海协会积极邀请台湾各界人士前来共襄盛举,壮大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增进了两岸同胞的民族凝聚力。

  四、服务两岸同胞,维护民众权益

  通过日常联系,与海基会等台湾相关团体沟通处理两岸民众往来中衍生的具体问题,是海协会受权从事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拒不完全统计,二十年来,海协会与海基会等台湾有关方面函电往来近27000件。涉及民事纠纷、渔事纠纷、经贸纠纷、证件遗失、人员滞留、海难救助、寻人下落、协缉遣返、房产婚姻、法律援助等多个领域。这些函件涉及两岸民众的切身权益,有的还涉及复杂、敏感的历史遗留问题。海协会均本着以民为本的态度,协调有关方面,认真负责地处理并答复,为当事人排忧解难。根据1993年签署的两会联系与会谈制度协议,两会建立了副秘书长级的紧急联络人机制,为妥善处理两岸同胞往来中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事件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8年5月,海协会与海基会恢复日常联系后,建立了会长与董事长,副会长与副董事长之间的联系机制,恢复了两会副秘书长之间的紧急事件联系人制度。两会就两岸事务中的重大问题及两岸同胞权益问题保持着有效、顺畅的联系渠道。海协会通过两会渠道积极服务两岸民众,维护两岸同胞合法权益。自2008年5月至今年11月底,海协会共收到台湾方面各类来函9704件,其中海基会来函8652件;致函台湾方面3740件,其中致函海基会3680件。海协会与台湾方面三年半来函件往来共13444件,约等于前16年半的总和,充分体现了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形势下,两会渠道为两岸民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要功能。

  在处理两岸民众反映的具体事项和涉台突发事件中,海协会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快速反应,妥善处理。为切实维护两岸民众权益,建立了上下贯通、横向联系的涉台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并纳入国家应对公共事件的响应机制之中。近年来,随着大陆居民赴台人数的增多,大陆居民在台湾岛内发生的突发事件有所上升。两会协调配合有关方面,妥善处理了2009年10月大陆游客在台苏花公路遇难、阿里山小火车翻覆等突发事件。在维护两岸关系稳定发展和两岸同胞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海协会在两岸重大灾害事件的处理中,努力维护两岸同胞权益,凝聚两岸同胞感情。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海协会迅速启动应急机制,了解在地震中台湾同胞伤亡情况,安排受困台湾同胞撤离灾区;为台胞开通抗震救灾服务热线;协调安排台湾民间团体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设立抗震救灾临时账户,累计接受台湾各界捐款6.7亿元人民币。目前,全部款项已经过严格的程序转交四川、重庆、山西、甘肃等地震灾区用于133个项目的恢复重建。2009年“莫拉克”台风在台湾中南部造成重大灾害后,海协会承担起大陆各界援助台湾灾区的任务,派出副秘书长向台湾灾区运送毛毯、帐篷、消毒机及活动板房,海协会35家企业界理事单位向台湾受灾同胞捐款1.925亿元人民币。在这次救灾行动中,大陆、港澳及海外侨胞共同募集捐款9.8亿元人民币,海协会向海基会转交我会收到的大陆各界捐款5.181亿元人民币。经两会联系、协调,海协会转交的捐款用于台湾灾区桥梁、学校、公共活动设施的重建。两岸之间在重大自然灾害面前相互辅助,充分体现了两岸同胞的骨肉深情。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