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唐树备常务副会长访美期间演讲的主要内容
(1992年5月)
一、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任务及作用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于1992年12月16日是—个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
本会的宗旨是,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中国和平统一。根据《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章程》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授权、委托,本会主要从事如下四项工作:
1、加强同赞同本会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本会将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视为重要的联系对象,同时也重视与台湾一切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的社会团体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还注重与海外关心中国和平统—事业的旅外台胞和其他华侨、华人团体及人士建立联系,期望海外侨胞、华人朋友和团体能为实现中国和平统一作出更大的贡献。我此次美国之行,即抱着与在美国的台籍同胞和其他华侨、华人团体和著名人士进行联系和合作的愿望。
2、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本会既是民间机构,又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这正是本会的优势所在,能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积极、主动地为推进两岸关系而努力。
3、协助有关方面处理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在海峡两岸同胞交往日益频繁的情况下,衍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涉及经济、文化、人员往来、民事、刑事等等各个方面,都亟需处理。由于目前海峡两岸有关方面还无法以适当名义进行正常接触予以解决,为此,国家、地方有关部门在努力处理上述问题的同时,也授权或委托本会予以协助。
4、本会接受有关方面委托,与台湾有关部门和授权团体、人士商谈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有关问题,并可签订协议性文件。这是本会得到的一项最重要的委托。目前,本会已与或拟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进行的商谈项目,主要有海峡两岸公证书使用,开办挂号函件业务,合作打击台湾海峡海上走私、抢劫等犯罪活动,处理海上渔事纠纷,遣送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居留对方地区的人员及相关问题。本会与海基会的事务性商谈是现阶段两岸关系中的重要事件,谈得好,将大大有助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本会得到社会各界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荣毅仁先生、汪道涵先生分别担任本会名誉会长和会长,台籍人士张克辉、林丽韫、蔡子民担任本会顾问;本会的六十五名理事来自经贸、工商、司法、科技、文化、学术、交通、邮电、航空、卫生、体育、侨务各界和地方台湾事务机构。各界人士齐集本会、并得到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的直接指导,使本会完全有能力承担起应尽的职责。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成立、在台湾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热烈的反应。台湾各界都给予正面评价。五个多月来,我会已经接待台湾政界、学界、工商界、文艺界四十九个团体、数百人次,与岛内有关团体和人士的合作已经有了良好开端。我会与海基会保持频繁的日常联系,探讨开展两会之间的交流事宜,安排海基会人员来大陆考察投资环境、旅游环境。促进大陆记者入台访问,协助有关方面进行文化项目的交流,等等;并协商处理涉及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如,两岸渔民在海上生产作业时发生渔事纠纷,两岸旅行业者之间的旅游纠纷,台湾同胞在大陆期间发生意外死亡事故,台湾不法分子向大陆进行走私犯罪活动,台湾当局驻外岛军队驱射大陆渔民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等等。实际工作情况表明,我会与海基会具有广泛的合作前景。
我会成立不到半年,各方面的业务有待开展。我们愿意听取各方朋友的意见、建议,支持和帮助我会在发展两岸关系、促进中国和平统一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致力发展两岸关系所遵循的指导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请允许我谈谈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解。
1978年 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时期。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整对台政策,提出了“—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经过邓小平先生的精辟阐述,也经过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中的成功运用,得到丰富和发展,形成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我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主要包含这样一些内容:
(1)中国只有一个,首都在北京。台湾是中国一部分,中国一定要统一。反对“两个中国”、“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一个中国、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反对“台湾独立”。绝不允许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损害和破坏。
(2)用和平方式逐步实现统一,为此准备进行长期的、不懈的努力。
(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平等的基础和平谈判,达成统一,同时充分尊重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在商谈中邀请海峡两岸有关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
(4)在实现和平统一之前,先发展两岸关系,主要是加强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扩大人员往来和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通过交流与合作,增加相互了解,寻找共识,建立互信,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5)统—以后,实行“一国两制”,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双方都不把自己的制度强加于对方,“谁也不吃掉谁”。台湾同胞、台湾当局和有关各方的利益都将得到切实保障。外国在台湾的投资等也将得到切实保护,不受侵犯;台湾与外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不变。
(6)国家统一后,台湾作为一个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司法独立和一定程度的外事权;可以保留军队;大陆不派军队和行政官员到台湾去;台湾当局和各界代表人士还可担任全国性机构的领导职务,参与国家管理。
(7)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决不允许任何外国势力干涉。
(8)“一国两制”是根本大计,是一个长期的方针,绝不是权宜之谋。
我由衷感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凝聚着深刻的历史责任感、冷静的现实态度、真诚的谅解精神和高度的政治智慧,它以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的根本利益为宗旨,既尊重历史,也尊重现实,实事求是,入情入理,是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最科学的、最好的办法。因此,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统一,是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为台湾同胞和台湾当局带来好处。
第一,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就一直在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反对外国势力分裂中国而奋斗。台湾同胞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直在为祖国的统一而不懈努力。实现统一以后,台湾作为中国一部分的地位将得到稳定,外国干涉势力分裂中国的企图将遭到彻底的失败。
第二,统一以后,海峡两岸互相尊重,共同繁荣。大陆广大的市场、丰富的人力和矿产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与台湾的资金优势、管理经验、行销技巧等互补互益,互相支持,共同开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将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第三,台湾现行的经济和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不变,台湾同胞的利益没有受到任何损害。台湾仍由台湾当权者来管。不仅如此,台湾还可以派人到大陆参加国家管理,可以在整个国家事务上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按照一个中国原则,在统一以前,台湾只能与外国进行民间性质的经济、文化往来,无法进行官方性质的对外交往。统一以后,台湾就可以和大陆一起共享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地位。这样,就可以完全解决台湾的“国际生存空间”问题。
第五,中国实现统一,将大大有利于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也是一项贡献。全体中国人民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与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将更能够一心一意地建设自己的国家。
我知道,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具有历史远见的基本方针,还有不少台湾同胞不够理解,更没有被台湾当局所接受。我想其中原因之一,是还存在—些误解。其一,台湾当局和一些接近台湾当局的人士认为,“一国两制”就是要“矮化台湾”。我看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正是为了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又避免“矮化台湾”,所以才有国共两党平等谈判的主张,由国共两党平等谈判、就不存在谁“矮化”谁的问题。其二,关于“中共是否承认台湾是一个‘政治实体’”的问题。相当多的学者认为,“政治实体”这个概念涵义模糊,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内的下属行政单位,比如一个省或一个特别行政区。这个概念理解、应用得不好,会变成“两个中国”或“一国两府”。因此还是用“一国两制”好,一个国家,两种不同的制度,“谁也吃掉谁”,这样的提法更明确、更客观。我主张,不要刻意挑起这方面的争论,也不要纠缠这类争论而影响、拖延了海峡两岸的交流、接触。其三,台湾同胞比较关注统一后是否会拉平两岸同胞生活水平的问题。我认为,目前两岸同胞的生活水平的确存在一定的差距,“一国两制”构想已经考虑到这一点。统一后,大陆不会向台湾居民征一厘税,台湾现有的外汇存底还是台湾的,决不会平调来大陆,因此,根本不存在拉平海峡两岸生活水平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希望台湾同胞、台湾当局的负责人士,还有海外侨胞,冷静地研究一下,客观、深入地理解“和平统—、一国两制”的含义,就不难找到更多的共识,为相互理解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三、对两岸关系的评估和主张
十多年来,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长期军事对峙的紧张状态趋向缓和,咫尺天涯却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数百万台湾同胞往返大陆,络绎于途;各方面民间交流持续发展、方兴未艾;总的形势是向和平统一的方向发展。
1991年的两岸关系又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去年海峡两岸经香港间接贸易额约五十八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近四十四个百分点,大陆已成为台湾第五大出口市场和外贸盈余的主要来源地区之一;批准台资项目达一千七百多项,协议金额十四亿美元,截止1991年底的统计,大陆台资项目累计三干八百多项,协议投资金额三十四亿美元。去年,来大陆探亲、旅游和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台胞超过九十四万人次。1978年以来台胞来大陆已累计超过三百万人次。
大陆居民因公因私赴台累计已有一万两千多人次。各种交流活动更是不胜枚举。海峡两岸已经开始进行事务性商谈。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长期的、大规模的人员往来和广泛交流,增加了台胞对大陆的了解,增强了民族认同感。从总体上来说,台胞的“一个中国”、“中国要统一”的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直接三通已成为台湾的民意趋向。
去年,台湾当局的一些政策调整,也对两岸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较为值得重视的是三件事,一是通过了有关统一问题的文件,即“国家统一纲领”;二是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废除“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三是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台湾当局宣称这是授权与大陆沟通的“唯一中介团体”。海基会已来大陆商谈海峡两岸交往中的具体问题。我们认为台湾当局这些年来确实逐步地撤除了一些政治的、法律的障碍,值得欢迎;但还存在着许多人为的障碍,同两岸交往迅速扩大的趋势相比,毕竟是步子太小,速度太慢,仍然不能适应台湾同胞的要求,更不能适应两岸关系发展的要求。
海峡两岸隔绝了将近四十年,累积了大量问题,双方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这是正常的。既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坐下来谈。只要是真正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而不是搞实质上的“两个中国”、“一国两府”,双方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去年 6月 7日,中共中央台办负责人就海峡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问题发表谈话,
在受权提出的建议中已经明确说明,“可以在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讨论台湾当局关心的问题”。我理解这是说台湾当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谈。我想,这是一种最客观、公正、有效不过的办法了 ,何乐而不为呢?这总比“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又隔海喊话要强上百倍。
我们对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也感到还需要时间。但是一定要有紧迫感。我会从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为和平统一创造条件出发,提出对当前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
1、大陆同胞正集中精力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经济建设,台湾经济也要继续发展。海峡两岸应把进行经济合作摆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不要把政治上的敏感问题作为开展两岸经济合作的前提。我们高兴地听到李登辉先生、郝柏村先生有关海峡两岸进行经济合作的积极言论,希望能更多地采取具体步骤。两岸同胞完全应当在发展民族经济上加速合作,互利互补,共同繁荣。
2、继续扩大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广泛进行各项交流。一个国家不以开放的态度走向世界,是发展不起来的,海峡两岸没有密切的往来和真诚的交流,是统一不起来的。海峡两岸一定要以宽阔的胸怀、恢宏的气度,放弃不必要的限制,把滔滔海峡变成坦坦通途。在交流和交往中,要摒弃敌意,互相尊重。不要把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给对方。
3.在国共两党进行平等的政治性谈判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现阶段可以由海峡两岸授权的团体或人士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多进行—些事务性商谈,多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们知道,海峡两岸对“一个中国”的实质内涵的认识是不同的,但是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声明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同胞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已经有了起码的共同语言。目前,事务性商谈不必去讨论“一个中国”的内涵,这个问题可以留待政治性商谈时去解决。只要双方都认为海峡两岸交往中产生的问题是中国的内部事务,在寻求解决办法时贯彻这一共识,我相信事务性商谈完全可以取得进展。
4、海峡两岸有关方面一定要以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的态度和作法协商解决各种纠纷问题,诚信合作,维护两岸同胞的利益。不要挑起争端,不做任何有损于台湾海峡祥和气氛的事。让我们把处理海峡两岸交往中的问题,都化作加深了解、增进共识、建立互信的过程,保证两岸关系稳定发展。
近年来,世界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以苏联解体为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世界进入了向多极化发展的转折时期。同一些地区动荡不安的情况相反,亚洲局势特别是东亚地区,正朝着缓和与稳定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中国面临重大的挑战,也迎来更多的机遇。大陆同胞在邓小平先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努力奋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经济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民族和睦团结,国家政局稳定,为中国和平统一事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今年初邓小平先生南方重要谈话发表以后,得到中国人民的普遍拥护,一个加速改革开放、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大潮已在中国大陆出现。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里,一个统一、稳定、繁荣的中国,必能对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让所有的中国人为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团结进来,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