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两会领导人第九次会谈签署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续协商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果。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陈星25日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从服务贸易协议解读两岸经贸合作。
自2010年6月,两岸两会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来,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了合作深化、互利共赢的新阶段。
两岸共同抗击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显著成效。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成立并举行多次例会,ECFA后续协商全面展开,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两会签署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海关合作协议,推进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建设。台商来大陆投资、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保持增长势头。两岸贸易总额稳中有升。两岸互设经贸办事机构协商取得重要进展,两岸产业合作持续深化,金融合作特别是两岸货币清算合作迈出重要步伐。
对于未来两岸经济合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会见台湾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荣誉董事长萧万长一行时提出四点希望:希望本着两岸同胞一家人的理念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希望两岸加强经济领域高层次对话和协调,共同推动经济合作迈上新台阶。希望两岸加快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协议商谈进程,提高经济合作制度化水平。希望两岸同胞团结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回顾近几年,两岸经贸合作取得哪些成果?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对两岸的意义何在?通过服务贸易协议如何推动两岸经贸发展……陈星司长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服贸协议突出两岸特色
两岸两会日前签署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商务部台港澳司司长陈星25日做客中新网视频访谈表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开放水平高、涵盖范围比较广,突出两岸特色,且利用现有机制、持续推进开放。
陈星表示,在服务贸易协议中,双方开放承诺条数有144条,涉及100多个服务行业。大陆开放了80条,这80条都是在大陆加入WTO承诺的水平之上的一次性开放,在以往签署类似协议当中是很少见的。
陈星说,双方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双方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应该都是在WTO承诺水平之上的进一步开放,但是两岸的特点决定了双方是把正常化和自由化同步推进,也就是说,双方在两岸经贸关系没有完全正常化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正常化和自由化作出合理安排。
其二,大陆充分理解台湾经济和社会现状,未要求台湾对大陆开放专业领域,展现了大陆最大的诚意和善意。
三是利用现有机制、持续推进开放。2011年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第一次例会成立了服务贸易工作小组。两年多来,在经合会服务贸易工作小组的努力下,双方积极推进协议商谈,并成功签署协议。根据协议规定,未来双方可根据需求,继续通过服务贸易工作小组持续推进两岸相互开放,不断提升两岸服务业整体水平。
为两岸服务贸易自由化奠定基础
陈星表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四个后续协议之一,是落实ECFA的重要里程碑。它的签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为两岸最终实现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奠定了基础。
陈星称,两岸还没有完全实现经贸关系的正常化,最终的目标当然是自由化,但在这个过程中,大陆方面会通过相互开放市场来实现自由化,也通过相互开放市场来推进台湾对大陆实现经贸关系的正常化。
陈星介绍说,两岸目前签署的协议采取了一些开放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取消股权限制、放宽经营范围和经营地域,还有下放审批权限以及台资的市场进入提供一些便利。这些开放的措施应该是可以对台商进入大陆提供很多便利,也可以让他们在大陆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双方为了未来实现自由化,在服务贸易协议里头也规定,两岸应该逐步减少和消除双方之间涵盖众多部门的服务贸易的限制性措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就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市场开放展开磋商。
有助扩大两岸民众受惠面
陈星表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有助于扩大两岸民众的受惠面。
陈星说,从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早期收获实施情况判断,2010年两岸签署框架协议时,为了让民众尽快享受到它的好处,所以搞了早期收获,早期收获在服务贸易里头开放了只有20项的措施,仅就20项措施来看,自2010年10月实施以来,台湾方面有226家企业受惠,大陆方面也有82个赴台投资案件获得了批准。
陈星称,两岸现在签署的服务贸易协议,是在早期收获基础上更大范围地开放市场,涉及的范围更广,开放的水平更高,相信这些开放的措施,一定会给两岸业界带来更大的优惠和便利。
两岸服务业开放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为何不一次性地开放服务贸易市场,她表示,因为服务业涉及面非常广,领域非常多,所以不可能一蹴而就。
陈星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当中规定,未来双方可视需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就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市场开放展开磋商。
陈星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根据双方的需要逐步推进服务业进一步开放,以便为对方的资本或者企业进入本地的市场提供便利,对此双方都有共识。
有助提升两岸服务业国际竞争力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有助于加速两岸服务业融合,带动出口,共同提升两岸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陈星说,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有一些具体条款,这些条款都是经过双方商谈以后达成的共识。大家也都看到,台湾服务贸易起步比较早,所以它的水平相对比较高,它的服务业占GDP比重现在已经达到70%,就业人口有60%是在服务业;大陆方面服务业起步比较晚,现在服务业占GDP比重是45%。
陈星指出,十二五规划提出,大陆服务业未来占GDP比重到十二五末要提升4个百分点。由此带来的GDP大概是2万亿,空间非常大。
陈星进一步指出,大家都看到了这个空间,也看到了台湾的优势,所以大家都希望未来能够在现在签署的协议的基础上,能够有进一步开放,特别是业界有此期待。协议当中也规定,比如第十六条,未来双方可视需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就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市场开放展开磋商。
两岸将尽快实施服贸协议
两岸都同意在必要的内部程序生效以后,尽快实施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
陈星表示,台湾签署协议以后有一个内部审议程序,大陆方面在协议签署以后也要进行法律法规修改,因为毕竟开放的措施是在WTO承诺基础上的开放,很多开放措施已经突破了现有的法律法规,而且大陆开放的措施又比较多。
因此,双方进行必要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修改之后,会尽快地加以实施,也希望这些措施能够尽早地令两岸业界受益。
两岸ECFA受益中小企业
2010年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并没有出现“肥到大企业,苦到小店家”的情况。
陈星说,ECFA早期收获有200多家台资企业到大陆,已经收获到优惠措施。在200多家里头,有180多家都是中小企业,所以从早期收获来看,受益的已经是中小企业。
陈星说,这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开放的80多项措施里,有涉及到像金融、电信这样的现代服务业领域,也涉及到许多贴近民生的行业。
陈星表示,有一些行业,虽然没有体现在服务贸易协议里头,但是就大陆而言,这些内容都已经实行“国民待遇”了,比如说在大陆的市场,经常可以看到台湾餐饮业、美容美发发展都比较不错,台湾相关的中小企业都可以进入大陆。
陈星还表示,大陆服务市场非常广大,通过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相信台湾中小企业,尤其是对大陆有兴趣的中小企业,一定会抓住这个商机到大陆来投资、创业,发展和壮大自己。
根据业界与市场需要会推进两岸开放市场
陈星表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四个后续协议之一,是落实ECFA的重要里程碑。
对于是否签署补充协议,进一步开放市场?陈星称,会根据业界的要求,根据市场的需要,按照协议规定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磋商,进一步推进相互开放。
ECFA使两岸经贸跨新时期
介绍到两岸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后,在经贸合作方面取得的具体成果,陈星表示,ECFA以后,两岸经贸关系跨入了新的时期。
陈星说,一是框架协议成功签署,两岸合作开创新局。两岸业界有共识,认为这个签署标志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在经济领域率先得到了突破。
二是“早期收获”的具体表现。在货物贸易方面,早期收获大陆对台湾开放557项产品零关税,台湾对大陆开放267项,实施两年半以来,台湾方面享受零关税货物的金额达到148亿美元,享受减免关税优惠50亿人民币,大陆方面产品也享受到相应待遇,出口台湾的产品大概28亿,享受优惠关税,减免关税额是5.8亿人民币。
三是协议签署以后,两岸成立了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为两岸经贸交流搭建了机制性的平台,在经合会下面成立了6个工作组,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保护、争端协议商谈、海关合作、产业合作。
在6个工作组机制平台上,双方全方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合作机制平台。而且就重要议题进行商谈,比如今年初两岸经贸社团互设了办事机构,这也是史上一个重大突破。
陈星还表示,有一些双方有兴趣的试点项目合作也逐步取得了成果,比如LED照明、液晶面板、电动汽车、无线城市、冷链物流作为重点推动的试点项目,取得了很好成果,选定了试点城市,拟定了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大陆对台开放水平优于WTO承诺
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既要符合WTO的规则,也需要有两岸的特色。大陆开放的措施80多条都是在WTO基础上的进一步开放,水平是比较高的。
陈星介绍说,按照WTO的规则,双方相互开放,应该是在各自对于WTO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开放,又需要有两岸特色,两岸特色是什么呢?两岸虽然都是WTO成员,但是两岸是一家人,两岸在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时,把正常化和自由化同步推进。
陈星强调,现在这样一个开放水平,是两岸业务主管部门经过60多场业务部门对口沟通以后达成的共识,采取这样相互开放的措施,大陆方面认为不管是有没有超过WTO,但对于对方来讲都是各自市场进一步的开放,都有利于相互投资、交流和合作。大陆方面觉得,未来两岸服务业还能够进一步地相互开放,推动两岸服务业更好地发展和合作。
两岸经合规模已相当大
从投资的数据可以看出来,目前,两岸经贸合作规模已经相当大和相当高。
陈星介绍说,从投资来看,大陆是台商最大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台湾对外投资60%是在大陆,对大陆来讲,今年1到5月份累计批准8.88万个台商项目,累计金额581亿美元,如果再加上经过转投资的台商,能够达到90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大陆整个利用外资的规模中,台湾资本排第二位,仅次于香港。
陈星称,大陆对台湾的投资,增长幅度也在逐步加快,目前为止,大陆赴台投资项目达到了140家,金额有3.46亿美元,当然这个数字跟台湾掌握的数字不大一样,和利用台商投资的规模相比也是差距很大。
陈星指出,这是因为台湾对大陆开放仅仅3年多,大陆对台湾开放已经30多年了,如果假以时日,双方投资应该都会逐步增长,大陆对台湾投资也会逐步扩大,那么对于台湾拉动经济,增加就业也都是有好处的。
两岸贸易规则和贸易的增长速度相当快
目前来看,两岸经贸合作已经形成了贸易带动投资、投资带动贸易,互惠互利、加速发展的合作格局。
陈星介绍说,从两岸贸易来看,今年1到5月份,两岸贸易额同比增长41.5%。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178.7亿美元,同比增长34.5%;比较大陆整个出口增幅,大陆出口增长13.5%,对台湾是34.5%,将近高了20个百分点;进口方面,从台湾进口的增长是43.4%,但是大陆整体进口增长只有8.2%。大陆从台湾进口的增长幅度要高于整体平均水平。
陈星称,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两岸的贸易规则和贸易增长速度相当快,台湾已经是大陆第四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七大贸易伙伴,大陆对台湾而言是最大贸易伙伴,台湾主要贸易顺差也来自于大陆。
推进两岸经贸合作 健全机制厚植共同利益
陈星表示,随着ECFA的签署,目前两岸贸易投资已经形成良性互动局面,未来要按照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两岸推进“深化经济合作,厚植共同利益”的要求,并且按照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建立健全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内容,加大推进两岸经贸合作。
陈星说,对商务部来讲,要更加务实和积极推进,首先要推进ECFA后续商谈,后续还有两个子协议还在商谈中,即两岸货物贸易协议、争端解决协议,刚刚结束的两岸两会领导人会谈也达成了共识,“我们会积极地推动,希望成熟一项,签署一项,让两岸的业界早日受益。”
大陆经济升级可借鉴台湾经验
大陆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台湾确实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以分享。
陈星说,从以往发展经验来看,两岸互补性非常强,合作空间巨大。未来两岸产业合作试点还会进一步创新模式,扩展领域。传统合作领域和部门要进一步扩大,主要从原来通常意义上的产业合作,扩展到联合技术开发,联合共同标准的制定。
陈星说,因为同是中国人,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如果我们有共同标准的话,一定也会成为世界的标准,还可以共同打造产品品牌,这些都是双方可以做的。这样能够促进两岸的产业合作链条。
陈星说,在新兴产业领域,如环保、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要加强产业的合作,还可通过新的方式,比如说相互资源整合来推动产业合作。
陈星说,也可以在服务贸易领域,像批发零售、连锁经营、物流、金融、电信、医疗这些方面,通过服务贸易协议推进在服务领域深度的融合和合作。
望台湾把所有对WTO承诺的待遇都给予大陆
希望台湾方面能够对大陆履行其世贸组织的承诺,把所有对WTO承诺的待遇都给予大陆,大陆方面也在积极推进这方面工作。
陈星说,从2008年以来,特别是2009年以来,台湾分三批对大陆资本进行开放,现在制造业已经开放了204项,服务业已经开放了161项,公共建设项目开放了43项。
陈星称,随着台湾方面对大陆企业资金的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逐步增加,现在有140家,有3.46亿美元资金,涉及领域有批发、零售、通讯、餐饮,也有金融、旅游这样一些企业。像中银、交行这些金融企业都先后在岛内设立办事处,大陆方面非常欢迎台湾方面的这种开放,也觉得这种开放是一个趋势。
陈星强调称,这种开放当然还远远不够,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两岸是正常化和自由化同步推进,所谓自由化就是双方在WTO承诺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所谓正常化就是希望台湾方面能够对于大陆履行其世贸组织的承诺,把所有对WTO承诺的这种待遇都给予大陆,大陆方面也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工作。
陈星表示,总体来看,由于台湾方面开放的领域有限,时间也不长,所以大陆的企业赴台投资还刚刚起步,也有熟悉市场、培育市场的过程,今后大陆方面会出台一些相应政策措施,也会鼓励和支持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当然也很希望台湾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为大陆企业提供更好投资环境,提供更好服务和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