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海协会网站 - 评论与研究

两岸经济“互相取暖”的契机出现了

2013-11-28 17:31     来源:工商时报

  今年上半年,中国大陆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只有7.6%,其中第二季的增长率更挫至7.5%,都是近年来的新低水平。因此,大陆总体经济气氛颇为低迷,台湾经济气氛亦受牵连而甚为沉闷。但我们换个角度看,可以发现两岸经济“互相取暖”的契机,却在上述形势中悄悄出现了。 

  换言之,两岸双方携手合作,共同应对经济挑战,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已然显着升高。不像过去几年,大陆经济高速增长,气势强劲,那时两岸经济合作的真义,是台湾赶快去追随大陆市场迅猛扩张的脚步,而不是双方互依互赖的合作。 

  如今大陆经济正在“调整阵脚重新出发”,大陆政府和产业界自然会虚心引用内外助力,且可望顺理成章地把台湾的助力,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刚好台湾现在也是经济增长乏力,很需要大陆市场的更多臂助,因而两岸双方可以“一拍即合”,迅速展开新一波的互补合作,共同因应内外经济波动的冲击。 

  台湾虽然经济规模比大陆小很多,但20几年来台商在大陆投资经营的发展过程,也对大陆经济壮大,发挥了关键性助益作用。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者,为台商运用台湾“外向型经济”运作专长及相关资源,帮助大陆全面更新了出口产业,当然也使大陆出口业务拓展能力持续增强,而成为大陆上一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多年来大陆出口数额不断激增,出口商品持续推陈出新,乃至于出口业务模式逐步与国际接轨,背后皆有台商不可磨灭之贡献。 

  刚好大陆当前经济疲软现象,原因也和国际市场动荡具有密切关联,因而台湾和台商固有的运作国际市场能力,可以在大陆重新派上用场。关于国际因素对大陆经济的影响,主要表征是今年上半年大陆出口增长率逐月走低,至六月份居然出现“负增长”3.1%的多年未见景象。这已拖累了大陆制造业景气,也限缩了总体经济增长动能。但如前所言,这是当前两岸互助合作的良好切入点。 

  至于当前两岸这项合作的模式,当然要与时俱进,不能沿袭旧惯。譬如,过去是台商接了国外订单,到大陆去设厂生产,但外国订单一少,大陆厂也跟着萎缩。现在已不能再以此为主要模式,而应全面转为两岸共同研发新世代产品,共同创造品牌,且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果能如此,则大陆出口产业将顺利调整结构及更新升级,而得以在国际市场中重新振兴。相关成果,自然要和台商分享,并且也将惠及台湾的物料机件产业,使后者对大陆的出口业务,恢复鼎盛局面。这也会带动台湾总体经济增长,使台湾社会真正享受到两岸经贸合作的好处。 

  更进一步看,上述两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的新作法,其实也容易转化为两岸合作开拓大陆内销市场的模式。因为现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甚为流行,很多国家的内外销商品已充分相通,不再有明显的区别,大陆也不例外。在这种情况下,两岸合作研发出来的新种商品,当然也能同步抢攻大陆内销市场。换言之,现阶段两岸经贸合作,虽可从外销市场切入,但成果也会在大陆内销市场显现出来。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两岸双方都应该尽心尽力做一些事。首先,彼此都要放大心胸。大陆要包容及珍视台湾方面的经贸运作能力,台湾则要摆脱不必要的戒心,充分提供最好的资源,来和大陆合作,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其次,两岸双方要诚心诚意地执行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其后续协议。像刚在上月签署的“两岸服务贸易协议”,颇有助于两岸建立新型的经贸合作模式,因此双方都应义无反顾地促其充分落实执行,使彼此从中找到坚实的合作立足点。 

  还有,洽签中的“两岸货品贸易协议”,内容也应增加“两岸互相取暖”的成分。像台湾具有优势的项目,大陆应尽量给予免关税优惠;相对地,大陆具有优势者,台湾也该尽量给予同样优惠。如此将使两岸经贸加热升温,也会显着提高两岸经贸紧密合作的诱因。

【订阅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