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汇报记者:台湾产生新领导人已经 5O多天了。对这段时间以来的两岸关系,各界有许多评述,有的说是处于极不确定的时期,甚至有的说进入了很紧张的阶段,作为海协常务副会长,您是作如何评述的呢?同时,对陈水扁这段时间以来的言行,您又如何评价的呢?
唐树备:我个人只有两点希望,第一,我希望台湾新领导人对一个中国的原则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不要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又那样说,使人们弄不清楚,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比如说,“两国论”不入宪,但又有人提出要按《联合国宪章》中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原则来对待两岸,这实质上是坚持“两国论”,违背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有的说,选举时说要改善两岸关系,选举后又说不会制造新的问题,但是,由于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就制造了很多非常严重的新问题。所以,我希望听到一个逻辑连贯、明确的意见。第二,我希望明确地解决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因为这是面岸关系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他所提出来的两岸永久和平的基础。离开一个中国原则,这些问题都最终不可能实现。
台湾东森电视台记者:台湾的新任“陆委会”主委蔡英文前几天表示说,不再提“两国论”,同时她5月9日又表示,把一个中国议题化是可以谈的,你怎么解读蔡英文的话?
唐树备:我注意到她不提“两国论”的说法。既然不提“两国论”,那么就应当是一个中国了,既然是一个中国,那怎么会一个中国议题化呢?这样一种逻辑思维我还不能够理解。
《香港商报》记者:您在今天上午的发言中,曾经称对“一个中国,各自表述”这一说法,尚未达成共识,我们注意到,您这种说法得到了不少台湾学者的反应,您对此有何补充?“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目前已造成哪些后果?
唐树备:我想,我上午的发言和会议上提供的资料中,关于1992年两会共识已经讲得很清楚。1992年两会共识里确实有这么一句话,就是以口头说明的方式各自表达,表达的内容就是下面这两段话,海协方面的话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台湾方面口头声明的表达方式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这两段话归纳起来,第一,大家都要谋求国家统一,所以,不是台湾的方向没有定,而是方向已经定了,就是国家统一。第二,大家都认为,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第三,台湾方面表示的一个中国的内涵和我们认识不一样,我们说暂时不讨论。所以,我想,对一个中国的问题在1992年的共识中讲得非常清楚。我不希望有人故意曲解,或者有意误导。那么,现在有人讲,台湾方面已经在三党之间形成了“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共识。但这只是台湾的意见,不是两岸的共识。所以,我认为两岸是一个中国,其它的问题在一个中国原则下都可以讨论。
台湾记者:您在今天上午的发言中提到,在不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情况下大陆可以作让步,说明这里面就有一个空间。我不知道这个空间设在哪些范围之内?
唐树备:我想这是应当在讨论统一问题的时候再讨论的事情。现在台湾不接受一个中国的原则,我想在记者会上讨论这个问题为时过早。但我们表明一个态度,只要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只要大家走向统一,我想我们有很多讨论的空间。
台湾TVBS记者:1993年的辜汪会晤是不是在1992年的共识下进行的,这点您是怎么看的?另外,双方在新加坡会谈时所签订的四项协议,目前大陆方面是否也是履行?第二,有些台湾的“立委”到大陆,然后转达说,目前海协的人事会有一些异动,如果台湾的辜先生考量不再担任海基会的董事长,那大陆方面有什么回应?
唐树备:我想,毫无疑问,没有1992年两会达成的关于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就不可能有1993年的汪辜会晤,这点辜振甫先生已经讲得很明确,我也很赞同。正是如此,假如现在台湾方面不愿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也就不可能出现两会的互访。当然,更谈不上两会的最高负责人的会晤,这是明白无误的。至于你提到的辜先生会不会离开海基会,大陆海协的负责人有什么变动,我想,这些都是假设的情况。就我所知,海协汪道涵先生还是我们的会长,我们还是在他的主持下工作。
台视记者:请问大陆方面有没有收到台湾新领导人“5.20”就职演说的内容,而且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见?
唐树备:抱歉,我没办法证实你这消息,我一点也不知道。
中央电视台记者:今天的研讨会是不是在向台湾当局传递一种信息呢?
唐树备:我想今天的研讨会,大陆方面学者也好、我们的政协副主席张克辉先生也好,包括我们海协的同仁们也好,我们都明确表明了关于一个中国的态度,认为这是当前海峡两岸关系最核心的问题。我想,在这个时候表明这个态度,是有好处的,使得台湾方面能够正确地理解大陆的立场。当然,台湾方面参加今天研讨会的,来自各个方面,在我的印象中,意见是多元的。有的同意或接近于同意大陆关于一个中国的观点,有的也同意一个中国但是主张“各自表述”,但“各自表述”如何和“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区别开来好象还没说清楚;有的好像并不赞成一个中国,所以,意见是多元的。我想,大陆方面已经把我们的改善两岸关系、如何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讲得很清楚了。我希望台湾的朋友们也可以理解我们的立场了。当然,我们通过这次研讨会也更好地了解了,或当面了解了来自台湾各个党派、一些团体、一些人士,他们对一个中国的立场。
福建电视台新闻频道记者:不久前在深圳召开了类似的研讨会,今天在这个时候,也就是距“5.20”只剩下10天的时间了,在与台湾一水之隔的厦门,召开这个研讨会。那么这个会与深圳的会有什么区别?第二个问题是,近期的海内外传媒都在猜测,我们在近期内可能会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时间表,您是如何看待这种猜测?
唐树备:深圳的会是由大陆和台湾的 7个团体联合举办的,台湾方面的主办单位是中国统一联盟。厦门研讨会,是由大陆的4个团体邀请台湾各方面一些朋友来参加的,所以应当说,由于主办单位并不完全一样,参加的人也不完全一样.所以都有各自的意义。
至于时间表的问题,《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不需要再重复了。我想借这个机会再说一句,对于1992年达成的一个中国的共识,台湾的朋友好像有吃亏的感觉。吃亏的论据就是世界上认为一个中国不是台湾,而是由北京为代表的中国,所以想在这个问题上往后退,退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甚至往“两国论”的方向引。借这个机会我想把这个问题给朋友们说清楚。台湾所认为的“吃亏”并不是因两会有共识而导致的。因为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北京是代表中国,这并不是两会共识引起的,而是国际的形势在发展,大陆也在发展,大陆的发展引起了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北京是代表中国的。我们回顾一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有56个国家承认台湾是代表中国的,而只有22个国家承认大陆代表中国的、现在是l61个国家、包括所有的重要国际组织都承认大陆是代表中国的,而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现在只有20几个国家承认台湾。这是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承认一个中国、两会的共识并没有使台湾吃亏,而相反,1992年的共识,使得两会的交流得到了正常的进行,使得两会的沟通管道能够顺畅,使得台商到大陆的投资可以一浪高过一浪地发展,到现在为止,两岸贸易中,台湾已经出现了每年100多亿的顺差(当然,台也对大陆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两岸尽管有分歧,但是我们可以坐下来谈,交换意见,应当说是给台湾带来了安全、带来了利益,假如说,台湾希望有尊严、希望有安全,我认为一个中国可以带来尊严和安全,1992年以来的情况证明了这一点。而现在台湾方面想脱离一个中国原则,对1992年以来的形势作出误判,认为是因为两会的共识引起的,这必然是对世界上都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挑战,是对大陆1949年以来一直坚持的、而且得到大陆所有同胞、也得到台湾相当多台胞及所有的港澳同胞、海外华人支持的一个中国原则的挑战,我想,这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还是奉劝台湾的领导人理智地来评估一下,1992年以来,两会达成共识的情况;理智地评佑一下,为什么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认为中国是由北京来代表的;理智地来评估一下,一个中国的原则给台湾带来了什么好处,作出一个正确明快的抉择。
香港大公报记者:在研讨会上,很多学者谈到对一个中国的表述问题,概念上不太一样。大陆方面在一个中国表述问题上会不会作出一些修改,比如说,一个中国包括台湾和大陆,强调大陆也是中国的一部分?
唐树备:我想一个中国领土范围当然包括台湾,也包括大陆,这是毫无疑问题的。至于两岸之间,在明确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下,对一个中国的内涵,我们找到一个共同的表达方法,这是可以讨论的。但是,首先应该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国的领土和完整不能分割。如果想通过讨论一个中国的表述,实际上想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那当然是不可能的。